“保质期过了就可惜了!”近日,张先生为年前亲友送来的一些礼品处理犯难,都大年十五了,不少礼品店还是“铁将军把门”迟迟不开门。去年以来,曾经红火的礼品回收行业日渐萧条,甚至关门走人。
3月4日至5日,记者在贵阳市内发现,不少礼品回收店处于关门状态,一些即便将礼品回收牌子移至路边的店面,也只是托人代管,目的是想搜罗一些高端且有收藏价值的礼品。一些礼品回收公司表示,从2013年至今,礼品回收生意一年不如一年,已经另寻出路了。
“去年只收了几瓶年份茅台酒,其他的基本上没收到,却要继续支付门面费和工人工资。”做礼品回收的缪女士说,在2010年之前礼品回收生意红火的时候,一年赚十万元以上不成问题,现在不行了,去年至今亏了十多万,只得转行。如今,缪女士已在喷水池附近租了一套房做私房菜。
据缪女士介绍,在2012年之前,礼品回收门面每天都有不少人上门销售礼品,一瓶高端白酒或一盒虫草回收后卖掉,中间要赚百元乃至千元以上的差价。2012年以后,上门销售礼品的顾客越来越少,即便回收到礼品,也很难卖掉,只好转行做别的。
在贵阳火车站附近做礼品回收的李先生表示,去年门面租**掉近4万元,工人工资及水电开销花了5万元左右,一年下来仅收到两盒虫草和十多瓶高端酒,拿去处理只赚了几百元差价,“1个月水电费都不够”。
记者搜索发现,在工商分类注册中并没有“礼品回收”这个类别,多年来屡禁不止的“礼品回收”盛行,根本的原因就是市场有需求,有人送礼就有人销售礼品。
业内人士表示,近年来,随请客送礼的风气逐渐被遏制,礼品回收市场空间逐渐被压缩,使得礼品回收陷入萧条。